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蘇格拉底比你想的更厲害! ─ 從哲學故事學「智慧」



吃過晚飯,女友說要去書店走走,我先到旁邊的頂好超市晃晃,眼看沒什麼特價品,離開超市往書店裡去,自顧自亂翻書。
縱使每回逛書店總要長吁短嘆,但總忍不住還是要看看牆上的暢銷排行榜,向我們這時代的風潮觀摩頂禮一番。
走到第一排的熱銷區,不經意看到了一個書名:《一生受用的蘇格拉底做人、做事、生活智慧》,心中五味雜陳,
先翻到書末看看版權頁,去年出版的,到7月就已經初版9刷了,顯然賣得還不差。翻到前頭看看更不得了,
成大校長黃煌輝作序,標題是「一本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書」,還說「但願諸位能從本書中汲取其中一、二真義」。
有了黃校長如此肯定,讓我好奇心大盛。雖然封面上也寫著五所國立大學校長、四所一流高中校長聯合強力推薦,
而且是台成清交師大一網打盡,不過幹出版的都知道,所謂的「推薦」都只是掛名而已,推薦者常常根本沒看過這些書,
或者也就是隨便翻翻而已,這是出版界的陋習(但也代表很多讀者吃這一套,所以出版商只得繼續玩推薦遊戲)。
然而,寫序就不一樣了,多少有點背書的意味,既然得到科學家兼大學校長的肯定,該當是本好書。

前陣子寫文章消遣《超譯尼采》,收到不少迴響或指正。我原本覺得這種事情不太好做太多次,可是這回還是忍不住。
之前我寫了一過一些文章談哲學名言的毛病,這回則要「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談談「哲學故事」的問題。

哲學名言和哲學故事不同,一般大家到處傳播的哲學名言雖然往往是望文生義,但是起碼大多不是造假,只是詮釋錯誤。
然而,學院裡的哲學故事是非常非常稀罕的,這是因為哲學家的「道理」都寫在書上,真實生活中往往乏善可陳,
況且對於真的懂哲學的人來說,能夠有哲學價值的故事本來就很少,雖然哲學家舉例談某個情境的時候也像是在說故事,
例如倫理學的某些著名難題,什麼撞電車、炸胖子的,都非常「生動」,但那並不是坊間所偏好的哲學故事類型。
通常我們會看到的「哲學故事」,大都是某種「心靈雞湯」、「處世通則」或「警世寓言」,跟學院裡的哲學並不相關。
我並沒有霸道到認為只有學院裡的那些哲學才能叫哲學(雖然我認為確有優劣之分),也不覺得一般人有需要接觸學院哲學,
所以要把心靈雞湯類的故事叫做「○○哲學」或是「○○智慧」我都沒意見,但是這些故事就跟哲學名言一樣,
為了讓大眾覺得有說服力,便喜歡找哲學家背書,問題是哲學家其實跟這故事一點關係都沒有,充其量只能算是偽托。

也許我可以把這裡所說的「哲學故事」再分得更細一點,一種是「跟哲學家有關的故事」,一種是「故事中有哲學旨趣」。
雖然坊間的書籍或網路上這種東西多到數也數不清,可是真的有「硬哲學」內涵的卻是少之又少,不過我還是各舉個例子。
「跟哲學家有關的故事」我馬上想到的是「維根斯坦的撥火鉗」,當年哲學宗師Karl Popper到劍橋演講,維根斯坦擔任主席,
羅素也在場,演講主題是「哲學問題存在嗎?」(Are There Philosophical Problems?),結果維根斯坦對演講內容大感不滿,
Popper認為哲學問題不僅僅是語言的誤用而已,哲學問題是有意義的,兩人越講越不對盤,維根斯坦一怒之下拿起火爐的撥火鉗,
對著Popper大喊:「那你舉個(有普遍效力的)道德法則出來啊!」Popper回答:「(例如)不要用撥火鉗威脅來訪的演講者。」
維根斯坦大恚,丟下撥火鉗奪門而出,羅素追了上去,他知道自己這學生兼同事的脾氣,但是仍然指責維根斯坦的不是。
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給我們什麼偉大的啟發,而是可以讓後人繼續探問:為什麼兩個人會吵成這樣?只是因為脾氣不好嗎?
進而可以去看看兩位哲學家的立場,探討實在論有哪些想法,維根斯坦為什麼不認同,兩人吵的東西到底有沒有交集…等等。
換句話說,這不是一個「給答案」的故事,而是「給問題」的故事,而且要深入研究不知道得花多少時間和心力,
喜好心靈小品的人,實在不太可能會對這些有興趣。(國外出過一本《維根斯坦的撥火棒》,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中譯本來看)

至於「故事中有哲學旨趣」的例子,我想到的是一個很多人都聽過的外國故事,也是德國很有名的民間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Baron Münchhausen,他有許多著名的吹牛事蹟,好萊塢也拍過電影版的,叫做《終極天將》。
Baron Münchhausen其中一個「事蹟」(電影裡沒有),說他有一次不小心陷到流沙坑裡,就在快要沒頂之際,
忽然他伸手拉住自己的頭,用力一提,就把自己給舉起來了,因此便離開了沙堆。這個吹牛完全違反了牛頓力學,
看來並沒有什麼特殊意味,但是尼采卻用這則故事來調侃亞里斯多德,說他的「第一因」就是這種鬼東西,
他的因果律就是個流沙坑,結果發現自己越陷越深,無可奈何之下就說還有個第一因,所以自己可以把自己「提起來」。
這個故事原本並沒有哲學旨趣,其有意思之處全賴於尼采的類比與詮釋,沒有些哲學背景的人是看不出妙處和笑點的,
想也知道,這則故事也不會受到一般到處流傳的「哲學小故事」所青睞,算是哲學界的冷笑話吧。

講完了什麼是學院派的哲學故事,以及為什麼硬哲學很難有故事,連尼采都講到了,現在該回頭講講那本「哲學故事書」了。
我說過,尼采應該是全世界最常被亂引用、亂詮釋名言的哲學家;相對地,蘇格拉底則可能是最常被「亂入」的哲學家,
以前我也寫過一篇〈這不是柏拉圖,這真的不是柏拉圖!〉,裡頭就有一篇(或說三篇)冒用蘇格拉底之名的小故事,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冒用蘇格拉底的名字來寫故事,不過我發現這些掰扯的故事好像都是華人寫的,
因為把故事裡的關鍵字換成英文去搜尋,會發現國外並沒有這些故事,但是中文網站裡卻是數之不盡,隨便抓就一堆。
這本《一生受用的蘇格拉底做人、做事、生活智慧》,在開頭放了三頁的蘇格拉底名言,其中起碼有一些應該是真的,
但是三頁過後的「故事」,每一篇都讓人感到非常懷疑,有的簡直讓我忍俊不禁,怎麼這年頭連造假都那麼不認真!

農夫和賭徒走進同一家餐館,每人挑一張桌子坐下來。
賭徒點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籠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籠蒸包吃了兩個,一桌菜,有的動了幾筷子,有的一筷頭也沒動。
賭徒的肚子撐得像個大西瓜,他把幾張百元鈔票往服務小姐的盤子裡一放,起身就走。
服務小姐叫住他:「先生,請稍候,還要找你10元呢!」
賭徒打了一響指,說:「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費吧!」
農夫點了一菜一湯一碗米飯。菜吃光了,湯喝光了,最後剩下一團米飯,他把它倒進菜盤裡,盤子裡的油被蘸得乾乾淨淨。
把最後一粒米送進嘴裡,農夫叫道:「小姐,兩分錢您還沒找我呢。」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學生說:「這個農夫太小氣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蘇格拉底說:「農夫的錢裡有血汗,那個人的錢裡有什麼?」

蘇格拉底居然會用「筷子」,會吃「米」,最恐怖的是還有「包子」!天啊,原來諸葛亮不是包子饅頭的發明人,是蘇格拉底!
既然學了《三國演義》的橋段,那不如乾脆一點,把「諸葛亮七擒孟獲」改成「蘇格拉底八擒克西斯」,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改成「蘇格拉底大戰溫泉關」,好啦,我知道年代差了幾十年,但是反正都是希臘故事嘛,
況且蘇格拉底本來就是很厲害的戰士,而且人家他長得也蠻像三百壯士裡的國王Leonidas的嘛!不信你看!

別的不說,光是鬍子的相似度就可以加很多造型分數了!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台上後,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台後,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麼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這故事沒有像上一則那麼震撼,但是兩則一起看,可以讓我們了解蘇格拉底是真正的天才,達文西在他面前只能算是個小屁孩,
他不只發明了包子,而且還發明了筷子(想也知道中國的筷子當然是山寨蘇格拉底的發明,中國人真是太下作了),
甚至可以造出以假亂真的水果模型!更厲害的是,這則故事讓我們知道蘋果也不是後來亞歷山大大帝引進歐洲的,是蘇格拉底!


當然,蘇格拉底的偉大還不止於此,接著看吧。

蘇格拉底還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至八平方米的小屋裏。儘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開心暢快的。
有人問他:「那麽多人擠在一間屋內,連轉過身都困難,有甚麽值得開心呢?」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換感情,這難道不是值得開心高興的事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一個相繼成家立室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甚麽好快活的呢?」
「你看,我有這麽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和這麽多啓蒙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不令人快活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裏。這座大樓有七層高,他的家在最底層。而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的老鼠,破爛的鞋子,發臭的襪子和亂七八糟的垃圾,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便好奇地問:「你住在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知道住在一樓有多少的妙處啊!譬如,一進門就是自己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非常方便,不必花太大的氣力;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一層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前面的空地上栽植一堆一堆的花朶,種上一畦一畦的菜蔬,這些樂趣,真是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這層樓讓給了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偏癱的老人家,上下樓梯極不方便。而蘇格拉底卻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活活的。
那人見了蘇格拉底,揶揄地問:「先生,你住在七樓是否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回答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舉幾個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充足,看書寫文章不會傷到眼睛;沒有人在頭頂騷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麽快快樂樂,但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麽好呀?」
柏拉圖回答說:「決定一個人的心情,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他的心境。」

偉哉壯哉!蔑矣盡矣!蘇格拉底這回連「大樓」都蓋出來了,而且還是個七寶樓台,顯然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集合式公寓,
雖然以蘇格拉底的天才,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他沒有順便發明出電梯,看來要嘛是他自認為自己的腳骨有夠「軟Q」,
不然就是當時的住宅法規不允許改建,搞不好大樓還有都更的問題,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老資格的釘子戶,
而當年雅典政府比現在的郝龍斌更狠,眼看蘇格拉底不搬家,於是乾脆安個罪名給他,說他腐蝕雅典青年思想,
難怪嘛,當時雅典法庭原本只是要「放逐」他而已,就是要強迫他搬家啊!所以說蘇格拉底是被黑心建商給害死的!

也許看到這麼多關於蘇格拉底偉大事蹟的「哲學故事」之後,很多人會搶著去買書來讀,其實也不需要破費。
這些故事幾乎都是網路上現成就找得到的,像是這個網站和這個臉書頁面,或是直接輸入蘇格拉底故事去google看看也行。
如果還是嫌不夠,那麼按照上次寫《超譯尼采》時的慣例,我送個現成的蘇格拉底名言給大家,保證真的「一生受用」:

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同樣地,不論你看的是什麼書,是什麼偉大故事,沒有經過最起碼的反省和思索就全盤接受,也會一點價值都沒有。

23 則留言:

  1. 自助書呀,商業策略書呀,最多亂用名著、名人,如甚麼三國的120招商業策略。

    不知何時會出版尼采教你橫行商場或者尼采的說話術。

    回覆刪除
  2. 文大哥還真細心,雖然我本來也不相信多數心靈小品式名人故事的真實性,倒真的沒注意過歷史錯亂的問題@@

    回覆刪除
  3. 從文中的網站看到這個故事,真是太驚人了:

    坚持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

    膊拉圖真是太偉大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故事之前才成為我們學校集會時的『心靈雞湯』,由司儀朗誦給全校學生聽呢XDDD
      我聽完不禁大笑啊XDDD
      不知道學校學生中相信這個故事的有多少人?

      刪除
  4. 蘋果不是牛頓發現嗎?怎麼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的影響力真是無遠弗屆XDDDD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牛頓是發現蘋果的,那愛因斯坦八成是發現葡萄的

      刪除
  5. 因為尼采惡搞亞里斯多德的笑話太讚了所以我不小心就拿去轉貼了,還有因為FB有在標題註明出處我也就不用再註明網址什麼的了,但是還是非常謝謝,"第一因"真的是我今天看到最好笑的笑話了(我記得蘋果最先是伊甸園裡的蛇發現的,不是牛頓)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喜歡讀這些的人應該不會把重點放在是不是蘇格拉底或是柏拉圖或是誰誰誰說的吧,
    而是重點是從這些故事得到什麼。
    我也覺得寫這些故事的人應該是想假如蘇格拉底或是柏拉圖或是誰誰誰是活在現代的話...會怎樣怎樣的,
    然後我也覺得喜歡讀這些故事的人也這樣想了...
    然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比較好奇的是成大黃校長看這書的時候,都沒發現根本是亂扯一通嗎?

      刪除
  7. 萬能的蘇格拉底XDDD
    我快笑翻了XDDD
    膊拉圖也XDDD

    回覆刪除
  8. 原來平方米這個量度單位也是蘇格拉底發明的,實在是大偉大啦!

    回覆刪除
  9. 我想他們推薦的原因
    應該是裡面故事的處世態度等等

    回覆刪除
  10. 個人認為重點應該擺在故事的「內容」--即寓意,而不是出自那位名人之言。如果這本書或故事有帶給你省思和反省,就有它的價值。過於吹毛求疵,太過繁文縟節,反而失去了價值。

    不過對於這段話深感認同--「不論你看的是什麼書,是什麼偉大故事,沒有經過最起碼的反省和思索就全盤接受,也會一點價值都沒有。」
    就像「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所以一般認為是帶有負面批評或成見的描述。
    但如果只是片面得知某人的個性是墨守成規且望文生義,,而不加思索將有失偏頗。
    像投資方面,某些時候就是需要耐心等待、不可躁動,正好就需要「守株待兔」的精神。所以,起碼且應有的「質疑」和思索是必需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認同這本書的重點是故事的內容,也就是寓意。
      不過如果作者真的只是想透過這些故事來告訴人們道理的話,大可不必用蘇格拉底或柏拉圖云云,小王小明不也是可以?
      刻意用這些名人的名字,反而有欺騙的味道啊。

      刪除
    2. 看妳這麼想阿...這就跟看電影ㄧ樣,歷史電影也不ㄧ定全然真實

      刪除
  11. 那小故事看第一篇就知道是對岸的人會寫的文章...
    再看第二篇第三篇就更確定是對岸百姓的文風...
    還"味兒"呢...台灣人都說"味道"...囧

    什麼?你說這些都是蘇格拉底的故事哲學?...
    嗯嗯...太偉大的智慧了

    現在出版社真的是越來越好賺錢了...

    回覆刪除
  12. 讓我想到,莊子也很愛幫孔子編故事

    回覆刪除
  13. 有一天或許會有「叔本華教你賺大錢」.....

    回覆刪除
  14. 我非常認同您寫的文章!!!喔對了,謝謝您的blog讓我買書有基本的選擇能力!感謝!

    回覆刪除
  15. 問題是這些故事沒平麼深意呀,而且套在蘇格拉底的嘴上大扯了。難怪有很多人認為西洋哲學就是這類莫明其妙的人生哲理之類。

    回覆刪除
  16. 不知道WENSON看過深夜遇見蘇格拉底這本書嗎? 看英文原書名好像沒有,內容不知道就是了

    回覆刪除
  17. 哲學不是故事,是思想,讀起來艱所以編成故事比較易懂,但編故事何不去看小說就好。所以看哲學書我常覺得比運動累,理解力要高,光解讀就很耗力。
    老實說我都覺得這些書是商業書,消遣打發時間,一般有腦好像都不去看,真正的文學書籍多數人不會去看甚至乏人問津。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